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奏请修缉雅乐 西魏 · 牛弘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四
臣闻周有六代之乐,至《韶》《武》而已。
秦始皇改周舞曰《五行》,汉高帝改《韶武》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
又造《武德》,自表其功,故高帝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又作《昭容》《礼容》,增演其意。
昭容》生于《武德》,盖犹古之《韶》也。
《礼容》生于《文始》,矫秦之《五行》也。
文帝又作《四时》之舞,故孝景帝立,追述先功,采《武德舞》作《昭德舞》,被之管弦,荐于太宗之庙。
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舞》,更造新歌,荐于武帝之庙。
据此而言,递相因袭,纵有改作,并宗于《韶》。
至明帝时东平献王采《文德舞》为《大武》之舞,荐于光武之庙。
汉末大乱,乐章沦缺,魏武平荆州,获杜夔,以为军谋祭酒,使创雅乐。
散骑侍郎邓静善咏雅歌乐师尹胡能习宗祀之曲,舞师冯肃晓知先代诸舞。
总练研精,复于古乐,自始也。
文帝黄初,改《昭容》之乐为《昭业乐》,《武德》之舞为《武颂舞》,《文始》之舞为《大韶舞》,《五行》之舞为《大武舞》。
明帝初,公卿奏上太祖武皇帝乐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乐曰《咸熙》之舞。
又制乐舞,名曰《章斌》之舞,有事于天地宗庙,及临朝大飨,并用之。
晋武帝泰始二年,遣傅玄等造行礼及上寿食举歌诗。
张华表曰:「案汉、魏所用,虽诗章辞异,兴废随时,至其韵逗曲折,并系于旧,一皆因袭,不敢有所改也」。
九年,荀勖典乐,使郭、宋识造《正德》《大豫》之舞。
昭武舞》曰《宣武舞》,羽龠舞曰《宣文舞》。
江左之初,典章堙紊贺循太常卿,始有登歌之乐。
大宁末阮孚等又增益之。
咸和间,鸠集遗逸,邺没胡后,乐人颇复南度,东晋因之,以具钟律。
太元间,破苻永固,又获乐工杨蜀等,闲练旧乐,于是金石始备。
寻其设悬音调,并与江左是同。
慕容垂慕容永于长子,尽获苻氏旧乐。
息为魏所败,其钟律令李佛等,将太乐细伎,奔慕容德于邺。
迁都广固,子超嗣立,其母先没姚兴,超以太乐伎一百二十人诣赎母。
宋武帝入关,悉收南度。
永初元年,改《正舞》曰《前舞》,《大武舞》曰《后舞》。
文帝元嘉九年太乐令钟宗之,更调金石。
至十四年,典书令奚纵,复改定之。
又有《凯容》《宣业》之舞,齐代因而用之。
萧子显《齐书志》曰:「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舞》,《宣业舞》为《武德舞》。
据《韶》为言,《宣业》即是古之《大武》,非《武德》也」。
故《志》有《前舞》《凯容》歌辞,《后舞》《凯容》歌辞者矣。
至于梁初,犹用《凯容》《宣业》之舞,后改为《大壮》《大观》焉。
今人犹唤《大观》为《前舞》,故知乐名虽随代而改,声韵曲折,理应常同。
前克荆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蒋州,又得陈氏正乐。
史传相承,以为合古。
且观其曲体,用声有次,请修缉之,以备雅乐。
其后洛阳之曲,据《魏史》云「太武平赫连昌所得」,更无明证。
后周所用者,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
戎音乱,皆不可用。
请悉停之(《隋书·音乐志下》,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由是牛弘奏。)
更共姚察许善心刘臻虞世基等详议 西魏 · 牛弘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四
后周之时,以四声降神,虽采《周礼》,而年代深远,其法久绝,不可依用。
谨案《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舞《云门》以祭天。
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舞《咸池》以祭地。
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圜钟为羽,舞《韶》以祀宗庙」。
马融曰:「圜钟,应钟也」。
贾逵、郑玄曰:「圜钟,夹钟也」。
郑玄又云:「此乐无商声,祭尚柔刚,故不用也」。
宝云:「不言商,商为臣。
王者自谓,故置其实而去其名,若曰,有天地人物,无德以主之,谦以自牧也」。
先儒解释,既莫知适从,然此四声,非直无商,又律管乖次,以其为乐,无克谐之理。
今古事异,不可得而行也。
案《东观书·马防传》,太子丞鲍邺等上作乐事,下防。
防奏言:「建初二年七月邺上言,天子食饮,必顺于四时五味,而有食举之乐。
所以顺天地,养神明,求福应也。
今官雅乐独有黄钟,而食举乐但有太簇,皆不应月律,恐伤气类。
可作十二月均,各应其月气。
公卿朝会,得闻月律,乃能感天,和气宜应。
诏下太常评焉。
太常上言,作乐器直钱百四十六万,奏寝。
今明诏复下,臣防以为可须上天之明时,因岁首之嘉月,发太簇之律,奏雅颂之音,以迎和气」。
其条贯甚具,遂独施行。
起于十月,为迎气之乐矣。
又《顺帝纪》云:「阳嘉二年冬十月庚午,以春秋为辟雍,隶太学,随月律。
十月作应钟,三月作姑洗
元和以来,音戾不调,修复黄钟,作乐器,如旧典」。
据此而言,汉乐宫悬有黄钟均,食举太簇均,止有二均,不旋相为宫,亦以明矣。
计从元和阳嘉二年,才五十岁,用而复止。
黄帝听凤以制律吕,《尚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周礼》有「分乐而祭」。
此圣人制作,以合天地阴阳之和,自然之理,乃云音戾不调,斯言诬之甚也。
今梁、陈雅曲,并用宫声。
案《礼》:「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
卢植云:「十二月三管流转用事,当用事者为宫。
宫,君也」。
郑玄曰:「五声宫、商、角、徵、羽。
其阳管为律,阴管为吕。
布十二辰,更相为宫,始自黄钟,终于南吕,凡六十也。
皇侃疏:「还相为宫者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十二月以大吕为宫,正月以太簇为宫。
馀月放此。
凡十二管,各备五声,合六十声,五声成一调,故十二调」。
此即释郑义之明文,无用商、角、徵、羽为别调之法矣。
《乐稽耀嘉》曰:「东方,其声角,乐当宫于夹钟。
馀方各以其中律为宫」。
若有商、角之理,不得云宫于夹钟也。
又云:「五音非宫不调,五味非甘不和」。
又《动声仪》:「宫唱而商和,是谓善本,太平之乐也」。
《周礼》:「奏黄钟,歌大吕,以祀天神」。
郑玄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
均,调也。
崔灵恩云:「六乐十二调,亦不独论商、角、徵、羽也」。
又云:「凡六乐者,皆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
故知每曲皆须五声八音错综而能成也。
《御寇子》云:「师文鼓琴,命宫而总四声,则庆云浮,景风翔」。
唯《韩诗》云:「闻其宫声,使人温厚而宽大。
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
及古有清角、清徵之流。
此则当声为曲。
今以五引为五声,迎气所用者是也。
馀曲悉用宫声,不劳商、角、徵羽,何以得知?
荀勖论三调为均首者,得正声之名,明知雅乐悉在宫调。
已外徵、羽、角,自为谣俗之音耳。
西凉龟兹杂伎等,曲数既多,故得隶于众调,调各别曲,至如雅乐少,须以宫为本,历十二均而作,不可分配馀调,更成杂乱也(《隋书·音乐志下》,牛弘秘书丞姚察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仪同三司刘臻通直郎虞世基等,更共详议。)
又议 西魏 · 牛弘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四
案《周官》云:「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郑众注曰:「均,调也。
乐师主调其音」。
《三礼义宗》称:「《周官》奏黄钟者,用黄钟为调,歌大吕者,用大吕为调。
奏者谓堂下四县,歌者谓堂上所歌。
但以一祭之间,皆用二调」。
是知据宫称调,其义一也。
明六律六吕迭相为宫,各自为调。
今见行之乐,用黄钟之宫,乃以林钟为调,与古典有违。
案晋内书监荀勖,依典记,以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之法,制十二笛。
黄钟之笛,正声应黄钟,下徵应林钟,以姑洗为清角。
大吕之笛,正声应大吕,下徵应夷则。
以外诸均,例皆如是。
然今所用林钟,是下徵之调。
不取其正,先用其下,于理未通,故须改之(《北史》七十二,案张溥本有同律度量议,据《隋书·律历志》上,周宣帝时达奚震牛弘等议,宜编入达奚震文。)
大唐礼部尚书张府君 初唐 · 李义府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燕于□下□绪纪云凝□郁□马之□之□爰彰于必复积庆成□大□逸□□道高衡泌。
垂董帷而勖志。
掩孙户而□□□前贤之□□先圣之旨于□标远概汉东籍其英烈。
江北仰其嘉猷。
俗推独步。
时称□□属炎灵版荡。
□县崩离。
□且□□□□□□之阴谋。
癖左邱之微婉。
引公为师友。
特蒙优遇。
公历□图谶。
备详兴灭。
昔黄□□彩验□苗之必□屡申借箸之谋。
高祖九五飞天。
一六光宅。
思□西之绩。
中涓之从。
武德元年授齐□府文学
□诚□改□齐□文学
九□又转行酆□府文学
公曾徽弥劭。
累职英藩。
置醴猿恩踰□穆□□莬苑□燕□行□参军轻□□飞□西园之良宴。
长裾晨曳。
东平之乐善。
至如梁台逸藻。
赋来水之檀栾
楚泽奇材。
□倚天之□□以□月命公□共难经□□雅□□扬高情俶傥。
飞谈锋起。
骋论涛。
惊百辟。
于是解颐一人由其拭目。
独□四座之□孤□□席之□吏猾□浇公克奉朝章。
以毗藩化。
务崇清。
政阐廉平
惠泽旁流。
嘉谣远洽。
寻以东阳富域。
□露轻浮载革。
敬让爰兴。
聊遵置之言。
俄喧伐枳之咏。
既而景催奔箭。
礼就悬车。
□□□于□学□除国□祭酒
词条纵辩。
□五□于环林。
言泉骋义。
降三鳣于璧沼。
教兴青领。
术究丹碑。
才□风行之化。
□致月□之益。
□宏□礼□□□所以□彼(阙十三字)之□□□□难□望□□方□斯授廿三年除散骑常侍
出陪鸾辂。
承密勿之荣。
入映貂珰
□□□之重□□□达□公累登□娱黄发。
庶褫青緺。
屡申祈请。
久而方遂。
永徽五年下诏曰。
褒贤之义。
列代彝章。
尚齿之风。
□□□□散骑常侍□归□嘉声于琐闼。
悬车礼及。
抗表祈闲。
宜锡崇班
式旌高志。
金紫光禄大夫
□川阅苍波。
风驱白日。
方扈云亭之礼。
奄缠穸室之悲。
显庆三年正月七日
遘疾薨于长安县之□下(阙七字)礼穷宠秩。
荣侍讲
恩加诏葬。
金紫光禄大夫张允。
识量宽厚。
体业淳粹。
依仁游艺。
经明行修。
早蒙□德(阙十七字)之□以□安斯钟漏。
悬车邑里。
方养德于东序
奄移舟于夜壑。
永言懿范。
实怆于怀。
□远□□□□彝典□葬昭陵赐□人监护。
粤以其年月日陪窆于昭陵所。
礼也。
惟公灵台秘远。
神府冲深。
□身以恭俭之□□德以忠□河之疑□迈□□之□□□□□之□□帝□之□综微言于系表。
授雅训于宸衷。
览稷起而知真。
听社鸣而□圣。
策名睿主。
委□德□表其芳□谣□□□美化恭勤处事。
平允居心。
澄挠不移。
始终无爽。
暨乎清辉已谢。
缛礼犹加。
□八座之荣。
□九□之□公□□零池□□□□尉第二子济子谦第四子巽第六子小师并早亡。
第五子律师泗州司马
第七子统师太常丞
第八子丰□之□徵□载□刊钟镂鼎。
功伐攸传。
思撰芳猷。
树之神道。
俾清埃之不绝。
与皎日而长悬。
其词曰。
□九辅,祥钧叶赞。
互显题桢,各隆栋干。
璧来耀庑,珠生滋岸(其)
散□宏道,华禁飞名。
零陵导德,雅俗□声。
帝师□□。
学□杏坛,业优槐市(其)
四野瓜分,三方鼎立。
察景遥骛,瞻星回集。
师傅攸□,恩徽备及。
礼光锡□宠□爰□□□□□年登,扶麻日就。
素范攸,青规式授。
望表时髦,德华朝秀。
□□赤松驰□方□切三友哀缠九族(其九)
恩隆诏葬。
泽被幽埏。
兆培毕□□□原阡(下阙)
曾宏甫黄州四绝 其二 1141年9月 宋 · 吕本中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口唇白醭未尝开,正始馀音挽复回。
他日炉香为谁起,公曾亲见了翁(自注:宏甫顷常为谏议陈公所知。)
李敬 其六 明 · 庄昶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定山集卷五
子道谁卑父道尊,可将定位问乾坤。
人言莫谓何须恤,天鉴还知略未昏。
千古是非良自我,人间祸福恐无门。
老泉明论公曾读,但识雷霆亦理存。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三
黄帝大电之精。
以太清而张乐。
惟高辛招摇之象。
以人事而纪官。
于是乎生我司徒
敬敷五教。
翼赞虞帝而咸熙庶绩。
惟殷汤受天明命。
以统九有之师。
微子崇德象贤。
以为万邦之式。
于是乎生我丞相
约法三章
光辅汉室而威加四海
自齐宣皇帝商周之日。
号西伯以称臣
太祖高皇帝尧舜之朝。
南河而革故。
司空临川献王懿亲明德。
论道经邦。
中庶子平乐侯开国承家。
丹书白马。
于是乎生我齐贞公
惟魏之宝。
周之翰
开上帝而格天地。
燮阴阳而平水土
详求典载。
历选台衡。
或大泽而康帝图。
或高邱而济王业。
诸侯五百。
伊尹出于庖厨。
甲士三千。
太公起于屠钓。
未有上从轩后。
下及全齐。
圣主明君。
三居域中之大。
帝师王佐。
累极人臣之重。
古所谓殁而不朽者。
抑斯之谓欤。
公讳彪。
字明俊
兰陵人也。
宣帝之元孙。
高帝之曾孙。
临川王之孙。
平乐侯之子。
禀神河岳。
庆王侯。
攀两曜之末光。
乘五行之秀气。
温厚廉让。
当时以为达人。
宣慈惠和
天下谓之才子。
属三方鼎立。
九土星分。
禄去公朝。
失诸侯之盟会。
政由梁国
建天子之旌旗。
士女同叹于商墟。
鬼神共谋于曹社。
公杜门屏迹。
心不自安。
与门生故吏数百人归于后魏
宣武皇帝以客礼待之。
诏除给事中
假龙骧将军。
正光五年彭城长史
假节则将军比于王浚
优礼则长史兼于杜袭
龙骧可畏。
晋后任之于渡江。
骐骥不乘。
魏氏托之于留府。
六年通直郎散骑常侍中书侍郎
永安三年帝北巡。
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
散骑通直
起于天兴之元
中书侍郎
始自黄初之代。
宣威抚军之号。
仆射光禄之名。
奇才总于文武。
重任归于将相
徐方叛逆。
以公为行军长史兼统别部。
仍加鼓节。
彭城宋邑
海岳徐州
峄阳孤桐。
羽畎夏翟。
昔称都会。
今实边陲。
鲁伯禽始得专征。
周穆王遂行天讨。
公手执旗鼓。
坐谋帷幄。
陶侃部分之明。
阮孚戎旅之重。
有如荀羡
独负逸偫之才。
不学江逌
空有连鸡之喻。
徐州平。
黄门侍郎扬州大中正
黄扉蔼蔼。
青琐沈沈。
有若张公之万户千门。
博观图籍。
太湖为浸。
会稽为山。
有若荀勖之十郡一州。
诠藻人物。
累迁大司农
秦称内史
汉曰司农
管夷吾陈不涸之名。
耿寿昌常平之议。
时播百谷。
后稷让于虞书。
阜成兆民。
列卿拜于周典。
普泰元年车骑将军
右光禄大夫
永熙二年出为颍川太守
地称汝颍。
俗尚申韩。
有郑伯之别都。
有周公之朝邑
教之德化
无囚历于八年。
任于贤能。
旁润踰于九里
于时齐武王居中作相。
实有迁鼎之谋。
太祖在外持兵。
深怀事君之道。
昭公失位。
由季氏之执权。
襄王出居。
晋文之霸业。
三年秋八月武帝长安
以义兵从顺。
大统元年开府仪同三司
灵璧县开国子
三百户
金堤石印。
清济浊河。
爰赐土田。
以为藩屏。
汉之宰相
开封邑
周之列侯。
实兼卿士。
二年车骑大将军
九年五兵尚书
十年中书监
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
进爵为公。
增邑一千户。
天子有诏。
不入军门。
匈奴未灭
不营私第。
蔡谟兼五兵之署。
邓骘三台之仪。
中书之纶翰。
上公之冕服。
十六年侍中骠骑大将军
以下并如故。
昔惟常伯
今则侍中
切问近对。
拾遗补阙。
冕旒无象。
先问顾和
玉佩不存。
即徵王粲
废帝后二年公不贺。
出为使持节华州刺史
侍中并如故。
桃林国邑。
大荔城隍。
三秦六辅之奥区。
五岳四渎之襟带。
倪宽之为内史
唯事溉田。
薛宣之守冯翊
但知拱默。
寻加特进
馀如故。
官品第一。
朝廷所敬。
辟吏如五府之间。
班列在三公之后。
唐虞之继文德也。
稷契谟明于两朝。
魏晋之顺大名也。
王建功于二代。
周武成三年进封青州齐郡公
二千户
赐号东岳先生
诏曰。
尧有四岳。
朕惟公一人。
赐杂䌽二千段。
甲第一区。
雍州良田百顷。
其优礼如此。
尧命羲仲
星鸟嵎夷之官。
周赐姜牙
穆陵无棣之境。
三王不
同盟固于泰山
百代相因。
旧国传于负海。
保定四年
公薨于长安私第。
天子罢朝。
偫臣赴吊。
丧用官给。
呜呼哀哉。
五年赠少保使持节扬光三州诸军事扬州刺史
谥曰贞公
礼也。
公少丁外艰
州党称其孝。
齐武皇帝见而叹曰。
可谓吾家曾闵。
外祖太尉王俭谓其子侍中骞曰。
成汝宅相者。
在此孙乎。
公之北归也。
魏宣武帝敕曰。
微子去殷。
项伯归汉。
卿又得之于今。
公涕泣横流。
跪而对曰。
臣家国不造。
鼎祚沦亡。
进不能匡正。
退不能死节。
今复托身有道。
何敢比德古人。
益重之。
及周太祖作相西朝。
王侯之下。
皆望尘而拜。
公与之抗礼。
太祖尤相敬待。
屡有咨询。
尝曰。
国家之子房也。
公体淳和之至性。
负廊庙之大才。
孝通神明。
忠定社稷。
马伏波来游二帝。
晏平仲能事百君。
在魏则贾诩荀攸
在周则太颠闳夭
司徒克慎厥始。
丞相厥中。
惟公载德。
克成厥终。
三后同其政道。
子孙训其成式。
辉光助于日月。
积德广于宇宙。
以某年月日葬于少陵原。
国迁三代。
年移十纪。
杜当阳之碑石。
汉水而无闻。
仲山甫之鼎铭。
匈奴而不出。
曾孙皇朝右金吾将军同州刺史得照。
宏才大节。
玉振金声
入当天子之右军
出临帝京之左辅
承积善之馀庆。
大宗之不迁。
愿述家风。
思传祖德。
是用勒铭刻石。
相质披文。
于景钟。
大夫称伐之义。
书于太常
诸侯计功之道。
追题瓦屑。
郑康成北海之门。
重刻碑阴。
张平子南阳之墓。
其词曰。
黄帝摄政。
勤劳耳目。
居于轩辕
战于涿鹿
咸阳
登坛受福。
表正万邦。
缵禹旧服(其一)
逮乎微子
周之国宾
降及萧叔。
宋之懿亲。
高祖丞相
王迹是因。
宣皇御史
社稷之臣(其二)
太阴所立。
皇齐诞圣。
既创元基
仍集大命。
谋孙翼子。
重熙累盛。
天禄永终。
南风不竞(其三)
惟公载诞。
克嗣家声。
千丈多节。
三年一鸣
待时而动。
以族而行。
才归晋国
璧入秦庭(其四)
符坚拜首。
降天之使。
陶豫策名。
勤王之事。
任隆起草。
荣高近侍。
赫赫禁门。
雍容貂珥(其五)
日暮青琐
夕郎之职。
法驾毕陈。
黄门次直。
帝王之盛。
诚在农殖。
如京如坻。
我稷(其六)
吴王旧国
采山铸钱。
公为中正
佩以韦弦。
夏禹遗迹。
今来颍川
公为太守
示以蒲鞭(其七)
齐称东帝。
周称西伯。
诸侯谋王。
天子下席。
公之忠义。
如彼松柏(其八)
发自新邑
归于陆海。
魏德虽衰。
天命未改。
功成晋郑。
为而不宰。
宠茂山河。
于是乎在(其九)
亚夫真将。
去病元勋。
持兵对揖。
绝漠行军。
尚书武库
抑有前闻。
侍中重席。
曾何足云(其十)
当涂逊位。
有周经野。
二国唐虞。
两朝裴贾。
出守冯翊
人无讼者。
受封于齐。
实匡天下(其十一)
晨占赤乌。
夜辨黄熊。
曾参易箦。
期于令终。
子囊城
没有遗忠。
明君辍祭。
偫臣会同(其十二)
黄屋左纛。
轻车介士。
朝发桐乡
暮归蒿里。
积善馀庆。
由来尚矣。
公侯子孙。
必复其始(其十三)
凤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事类赋》卷一八
伊九苞之神鸟,禀至阳之纯粹。
既负礼而蹈信,亦戴仁而缨义。
瞻玄扈而来思,望黄绅而必至。
离珠以递饲,与孟亏而俱逝。
若乃感六英而鼓舞,闻九成而来仪,应升中而降止,览德辉而下之。
叹河图之不至,知周德之云衰。
尝游郊薮,讵集藩篱。
则有扬雄之吐,萧史之吹。
僧绰之戏,夺荀勖之池。
见梦既名于张鸑,为祥曾贵于穆之。
复有感唐尧而负图,为少昊司历
鸣彼高冈,食兹竹实
或五雏而十子,或三文而五色。
降长乐而止上林,览九州而观八极。
或高蹈于大皇之野,传闻于君子之国。
复有巢阿阁,止东园,或因之而作殿,或为之而改年。
既画象于宫中,更铸铜于殿前。
亦有饮湍濑于砥柱,濯羽翰于弱水
或因恶杀而来,或为好文而止。
或煎胶而续弦,或以毛而免死,王慈对于比鸡,承天解嘲于将子。
超宗既美于得毛,江夏亦工于学尾。
观其戴德揭义,履正负仁,问天老而知状,瑞帝舜司晨
岂复将鸡鹜而竞粒,与凫雁而同群者哉!
至如鸣若箫笙,音同金鼓,资长风以举翰,集轩丘而载舞。
其羽翙翙,其鸣锵锵。
晨云贺世,集曰归昌。
镇星顺而必至,天枢得而下翔。
出丹穴而德茂,降紫庭而道光。
将九雏而并至,与四灵而效祥。
或刻木作形,自口中而衔诏;
或以金为象,从楼上以投漳。
太乐令卢庆状称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代不相袭礼请改圣朝乐名大象天下往极为号又应国姓太乐一条)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四
古之天子。制礼以安人
昔者明王。作乐以崇德
移风易俗。成孝敬而厚人伦。
快耳娱心。感鬼神而通教化。
调兹六气。徵主夏而角主春。
导彼五音。宫动脾而商动肺。
天则不言而信。故奏云门以祭天。
地则不动而生。故奏咸池以祀地。
道则无象而化。神则不怒而威。
故畅之以钟鼓。娱之以丝竹。
廉直正诚之响发而人肃恭。粗厉猛毅之音生而人刚健。
哀思为亡国之典。其政陵迟。
怨怒为乱世之音。其风转替。
故详其律吕。师旷知其盛衰。
察彼轩悬。延陵识其兴废。
王泽既竭。风雅莫流。
文侯听郑而不寝。孔子闻韶而忘味。
桑间濮上。流宕忘归。
下里巴人。奔波逐远。
圣朝均四畅。调八风。
听鸣凤以和音。命飞龙而度曲。
上通咸夏。式隆殷荐之仪。
俯定茎英。允叶昭容之典。
歌九叙。讽六诗。
闻其声而德和。省其文而心正。
卢庆职参乐令。匠典倡优。
履师挚之前轨。蹑曹袖之旧躅。
以为质文递变。礼乐殊途。
辄进嘉名。深陈雅称。
执大象而天下往。其德弥长。
行大道而海内和。其风载远。
伶伦而讨韵。雅合夔钟。
荀勖以调声。自谐牛铎。
千童万舞。共朱雁以齐行。
八佾九歌。将赤蛟而合节。
尤裨圣化。甚益皇明。
宜下太常。先宣美号。
高宗封事 初唐 · 魏元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六
臣闻理天下之柄。
有二事焉。
文与武也。
然则文武之道。
虽有二门。
至于制胜御人。
其归一揆。
方今王略遐宣。
威远振。
建礼乐而陶士庶。
训军旅而慑生灵。
然论武者以弓马为先。
而不稽之以权略。
谈文者以篇章为首。
而不问之以经纶。
而奔竞相因。
遂成浮俗。
臣尝读魏晋史。
每鄙何晏王衍终日谈空。
近观齐梁书。
才士亦复不少。
并何益于理乱哉。
从此而言。
陆士衡著辩亡论。
而不救河桥之败。
养由基射能穿札。
而不止鄢陵之奔。
断可知矣。
赵岐撰禦寇之论。
山涛陈用兵之本。
皆坐运帷幄。
暗合孙吴
宣尼称有德者必有言。
仁者必有勇。
何平叔王夷甫
岂得同日而言哉。
臣闻才生于代。
代实须才。
何代而不生才。
何才而不生代。
故物有不求。
未有无物之岁。
士有不用。
未有无士之时。
夫有志之士。
在富贵之与贫贱。
皆思立于功名。
冀传芳于竹帛。
班超投笔而叹。
祖逖击楫而誓。
此皆有其才而申其用矣。
且知已难逢。
英哲罕遇。
士之怀琬璧以就埃尘。
抱栋梁而困沟壑者。
则悠悠之流。
直睹此士之贫贱。
安知此士之方略哉。
故汉韩信
举军惊笑。
蜀用魏延
偫臣觖望。
嗟乎。
富贵者易为善
贫贱者难为功。
至于此也。
亦有位处立功之际。
而不展其志略。
身为时主所知。
竟不能尽其才用。
则贫贱之士。
焉足道哉。
汉文帝时
魏尚李广
并身任边将。
位为郡守
文帝不知魏尚之贤而囚之。
不知李广之才而不能用之。
李广恨生不逢时。
令当高祖日。
万户侯岂足道哉。
夫以李广才气。
天下无双
匈奴畏之。
号为飞将
尔时胡骑凭陵。
足伸其用。
文帝不能大任。
反叹其生不逢时。
近不知魏尚李广之贤。
而乃远想廉颇李牧
冯唐曰。
虽有而不能用。
近之矣。
从此言之。
疏斥贾谊
复何怪哉。
此则身为时主所知。
竟不能尽其才用。
晋羊祜献计平吴。
贾充荀勖沮其策。
叹曰。
天下不如意。
十居八九。
缘荀贾不同。
竟不大举。
此则位处立功之际。
而不得展其志略。
而布衣韦带之人。
怀一奇。
抱一策。
上书阙下。
朝进而望夕召。
何可得哉。
臣请历访内外文武职事。
五品已上。
得不有智计如羊祜
武艺如李广
在用与不用之间。
不得骋其才略。
伏愿降宽大之诏。
使各言其志。
无令汲黯气。
卧死于淮阳
仲舒大才。
位屈于诸相。
臣闻帝王之道。
务崇经略
经略之术。
必仗英奇。
自国家良将。
可得言矣。
李靖突厥
侯君集高昌
苏定方西域
李绩辽东
奉国威灵。
亦其才力所致。
古语有之。
人无常俗。
政有理乱。
无彊弱。
将有能否。
由此观之。
安边境。
立功名。
在于良将也。
赵充国先零
冯子明讨南羌。
皆计不空施。
不虚发。
则良将立功之验也。
然兵革之用。
王者大事。
存亡所系。
若任得其才。
则摧凶而扼暴。
苟非其任。
则败国而殄人。
北齐孝元云。
持大兵者。
如擎盘水
倾在俯仰间。
一致蹉跌。
求止岂得哉。
从此而言。
周亚夫坚壁以挫吴楚。
司马懿闭营而困诸葛亮
俱为上策。
此皆不战而却敌。
全军以制胜。
是知大将临戎。
以智为本。
汉高之英雄大度。
曰吾宁斗智。
魏武之机神冠绝。
犹依法孙吴
假有项籍之气。
袁绍之基。
而皆泯智任情。
终以破灭。
何况复出其下哉。
且上智下愚。
明暗异等。
多算少谋。
众寡殊科
故魏用柏直以拒汉。
韩信轻为竖子。
燕任慕容评以抗秦。
王猛谓之奴才。
柏直慕容评智勇俱亡者也。
夫中材之人。
素无智略。
一旦居元帅之任。
而意气轩昂。
自谓当其锋者。
无不摧碎。
岂知戎昭果毅
敦诗说礼之事乎。
李信求以二十万众独举鄢郢。
其后果辱秦军。
樊哙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
登时见折季布
皆其事也。
当今朝廷用人。
类取将门子弟。
亦有死事之家而蒙抽擢者。
此等本非干略见知。
虽竭力尽诚。
亦不免于倾败。
若之何使当阃外之任哉。
后汉马贤讨西羌。
皇甫规陈其必败。
宋文帝使王元谟收复河南
沈庆之悬知不尅。
谢元以书生之姿。
苻坚天下之众。
超明其必胜。
桓温提数万之兵。
万里而袭成都
刘真长期于决取。
虽时有今古。
人事皆可推之。
取验大体。
观其锐志与识略耳。
明者随分而察。
成败之形。
昭然自露。
京房有言。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古。
则昔贤之与今哲。
意况何殊。
当事之际也。
皆随时而立功。
岂复取于往代。
待才于未来也。
即论知与不知。
用与不用。
夫建功者言其所济。
不言所起。
言其所能。
不言所
陈汤吕蒙马隆孟观
并出自贫贱。
勋济甚高。
未闻其家代为将帅
董仲舒曰。
为政之用。
譬之琴瑟。
不调甚者。
必解弦而更张之。
乃可鼓也。
故阴阳不和。
擢士为相。
蛮夷不龚。
拔卒为将。
即更张之义也。
以四海之广
亿兆之众。
其中岂无卓越奇绝之士。
臣恐未之思也。
夫何远之有。
臣闻赏者礼之基。
罚者刑之本。
故礼崇则谋夫竭其能。
赏厚则义士轻其死。
刑正则君子其心。
罚重则小人惩其过。
然则赏罚者。
军国之纲纪。
政教之药石。
纲纪举而众务自理。
药石行而文武用命。
吐蕃蚁结蜂聚。
本非勍敌。
薛仁贵郭待封受阃外之寄。
奉命专征。
不能激励熊罴。
乘机扫扑。
败军之后。
又不能转祸为福。
因事立功。
遂乃弃甲丧师。
脱身而走。
幸逢宽政。
罪止削除。
国家网漏吞舟。
何以过此。
天皇迟念旧恩。
收其后效。
当今朝廷所少。
岂此一二人乎。
且赏不劝谓之止善。
罚不惩谓之纵恶。
仁贵自宣力海东。
功无尺寸。
坐玩金帛。
渎货无厌。
今又不诛。
纵恶更甚。
臣以疏贱。
干非其事。
岂欲间天皇之君臣。
厚薄于仁贵
以刑赏一亏。
百年不复。
区区所怀。
实在于此。
古人云。
国无赏罚。
尧舜不能为化。
今罚不能行。
赏亦能
故人间议者。
皆言近日征行。
虚有赏格。
而无其事。
中才之人。
不识大体。
恐赏赐勋庸。
倾竭仓库。
留意锥刀。
将此益国
徇目前之近利。
忘经久之远图。
所谓错之毫釐。
失之千里者也。
且黔首虽微。
不可以欺。
得志瞻望恩泽。
必因事而生心。
既有所因。
须应之以实。
岂得悬不信之令。
设虚赏之科。
比者师出无功。
未必不由于此。
文子曰。
同言而
在言前。
同令而行。
诚在令外。
商君移木以表
曹公割发以明法
也哉。
有由然也。
苏定方辽东
李绩平壤
赏绝不行。
勋仍淹滞。
数年纷纭。
真伪相杂。
纵加沙汰。
未至澄清。
臣以吏不奉法。
慢自京师
伪勋所由。
主司之过。
其则不远。
近在尚书省中。
不闻斩一台郎
戮一令史
使天下知闻。
天皇何能照远而不照近哉。
神州化首。
万国共尊。
文昌政本。
四方是则。
轨物宣风
理乱攸在。
臣是以披露不已。
冒死尽言。
且明镜所以照形。
往事所以知今。
臣职不稽古。
请以近事言之。
贞观年中。
万年县尉司元景
舞文饰智。
以邀乾没。
太宗审其奸诈。
弃之都市。
及征高丽也。
总管张君乂。
击贼不进。
斩之旗下。
臣以为伪勋之罪。
多于元景
仁贵等败。
重于君乂。
向使早诛薛仁贵郭待封
则自馀诸将。
岂敢失利于后哉。
子云
慈父多败子。
严家无格虏。
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
公孙宏有言。
人主病不广大。
人臣病不节俭。
臣恐天皇病之于不广大。
过在于慈父。
斯亦日月之一蚀也。
又今之将吏。
率多贪暴。
所务唯狗马。
所求唯财物。
赵奢吴起散金养士之风。
纵使行军。
悉是此属。
臣恐吐蕃之平。
未可旦夕望也。
凡人识不经远。
皆言吐蕃战。
前队尽。
后队进。
甲坚骑多。
而山有氛瘴
官军远入。
前无所获。
不积谷数百万。
无大举之资。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
犹孤星之对太阳。
有自然之大小。
不疑之闇。
夷狄虽禽兽。
亦知爱其性命。
岂肯尽死而后进哉。
残迫其人。
非下所愿也。
必其战不顾死。
则其兵法许敌能斗。
当以智算取之。
何忧不克哉。
向使将能杀敌。
横尸蔽野。
敛其头颅。
以为京观。
则此虏闻官军钟鼓。
望尘却走。
何暇前队皆死哉。
仁贵等覆师丧气。
故虏得跳梁山谷。
又师行必藉马力。
不数十万。
不足与虏争。
臣请天下自王公及齐人。
之口。
人税百钱。
又弛天下马禁。
使民得乘一大马
不为数限。
官籍其凡。
勿使得隐。
不三年。
人间畜马可五十万。
即诏州县。
以所税口钱市之。
若王师大举。
一朝可用。
且虏以骑为
若一切使人乘之。
则市取其良。
以益中国。
使得渐耗虏兵之盛。
国家之利也。
马怀素秘书监716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门
乃眷文籍。
填于外府
旁求儒雅。
掌彼中绳。
左散骑常侍常山县开国公仍每日入内侍读马怀素
有舒向之风。
擅东南之美。
贯穿从学。
博而多能。
沉郁成章。
丽而有则。
自朝趋锁闼。
日侍金华
事必讨论。
言惟润色。
故可以发挥秘奥。
详覈异同。
俾徵荀勖之才。
更允潘尼之拜。
秘书监
馀如故。
主者施行。
陪乔职方泛舟之三门禹祠 北宋 · 魏野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波浪溅旌旗,东浮(旧山楼本、张本、四库本、傅校、温校作游)禹祠
千秋花发日,两院狱空时。
城里闲棠树,船中舞柘枝。
晋公曾禊洛,不召野人随。
张忠献公宋待制手书1195年10月3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一、《平园续稿》卷六、《益公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张忠献公绍兴九年秋起镇长乐,答徽猷阁待制宋公景晋手书一幅,不过数十字,而公私曲折、故旧情意备焉。
公曾孙文成谋刻之石。
初,李伯纪为靖康执政,景晋以侍从发运使徽宗南幸时有调护归京阙之劳。
其后伯纪帅洪,宋为寓公,此其所以眷眷也。
庆元乙卯十月三日,周某题。
六哀诗 其六 查俭堂抚军 清 · 孙星衍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冶城遗集一卷
平泉公燕集群贤(予以弇山中丞坐上识公),曾识灵光尚岿然。
韵字至今留箧底(是日以之怀分韵予得字诗竟不就),风流从此散筵前。
思量孤负游山约公曾约作衡岳之游),不忍重题卜砚篇(公属作宋谢枋得卜卦砚诗竟亦不就)
惆怅爱才非昔日,平津阁外几人传。
咏史(下) 其二 晋武帝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斥出维垣太师,尽留群小凤凰池
争知暗里牵裾子,元是屠家揣肉儿(自注:知惠帝昏愚,而终不易者,一为荀勖辈所蛊,二溺两杨后之爱,三以皇孙遹之慧也。齐王攸忠贤友爱,又有先帝、先后临终之托,用是摈逐斥绝,以至于死。然身后之事,皆出于不料,果贤,犹未知其所极,况后来之乖缪乎。)
咏史(下) 杨珧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涂山千载又关雎,几世天家共玉舆。
不友凤凰池上客,全宗安用石函书(自注:观杨珧上表,与胡奋杨骏之言,是使为帝王者无妃而后可也。古妊姒姜,近世阴马,未尝有灭门者。不原其所以灭,而徒以与天家婚为惧,亦不思矣。杨珧兄弟以富贵骄人,乘武帝荒淫,挟势用事,交通请谒,疏斥勋旧,又利太子之愚,恶齐王攸之贤,与荀勖冯紞共搆而逐之。武帝临终迷乱,杨氏独据禁中,私树心腹,斥逐大臣,遂专晋权,内外侧目,与贾家后来无异。乃恃石函藏表,冀以免祸,是灌苇积薪,扬风纵燎,而恃蹄涔之水以为安也。)
咏史(下) 其二 羊祜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尺鲤何曾到贾充,太阿曾拟血王戎
泪痕不到沉碑上,似为苞苴走路中(自注:祜预同谋伐吴,祜在襄阳,不附中朝权贵,为冯紞荀勖所谮者,不失其驰也。杜预继之,数饷遗洛中贵,要冀其不为害者,诡遇之获也。由君子之道,则虽不成平吴之功,宁为祜而不为矣。)
咏史(下) 其一 杜预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晋武良心独未亡,娼家渎礼自多妨。
洛中冠盖无多日,元凯春秋亦短长(自注:晋武欲行丧礼,良心也。即位之初,蔚然贤主,善政嘉言可纪者,如以青麻代朱纼,以矫前朝奢侈之俗;立太子不赦,令太子拜师傅等事,皆汉以来绝无而仅有者。既为贾充荀勖辈所蛊,犹能以郑徽请罪皇甫陶而免其官,其心犹正也。为其臣者,当其欲行丧礼之时,遂其良心,导之以古训,扩其心而充之,事事以丧礼为准则,成汤可及,尧舜亦可为矣,运祚讵可量哉。裴秀傅玄苟偷无识,杜预春秋》之学亦为邪说以沮之,使其良心不继,荒怠日生,既终皇太后丧,而声色宴游之事作,始终如两人。盖礼乐者,久长深远之具,晋室得非其道,乱亡不久,故有贤君而不生良佐,始虽暂治,终于大乱。此则创业垂统者之所当戒也。)
咏史(下) 其一 张华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孙皓泥头入洛阳,后庭夺目万红妆。
铜驼北去还西徙,不怨荀冯怨杜张(自注:吴可取也,然张华杜预之计,徒以骄其君以益其疾尔。故吴虽当亡,而晋之道,不若山涛之言;为太子昏愚,贾充荀勖冯紞羊琇蛊惑左右,杨骏杨珧兄弟浊乱朝廷,相与挤司马攸而杀之。此之不虑,而誇取吴以为功,不亦愚乎。吴平武帝遂骄矜放逸,沉溺后庭,迁孙皓宫人五千人入宫,合为万人。神鉴日昏,庶政日废,社稷之忧日深,闻言而不暇听,有念而不暇续也。杜预张华非无耳无目者,曾无片言以谏其君,岂以内作色荒,酣歌恒舞之不足以亡乎,固将以孙皓宫女德色于其君矣。)
巂州都督幽州都督吏部尚书谥文献姚府君碑铭 唐 · 胡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八
应顺相成。君臣有待。岂不以参庸作辅。□□移屯。象阙不可以不临。山川不可以不守。于是开分都野。对乂天人。高爵命于仪刑。大邕熙于品物。五侯九伯。公实当之。公讳懿。字善意。其先吴兴郡大姓。明考以宦历陕圻。遂留家于硖石也。昔有虞惟舜。其姓惟姚。钦若神明。盖云祖始。子孙蕃邈。而迨于兹。曾祖宣业(世系表作梁)征东将军吴兴郡。祖安仁。隋青汾二州刺史。远图膺锡。大石垂休。父祥。怀州长史检校函谷关都尉炀帝诰以武能守于天险。高门晋烛。何象贤之纷光哉。公都尉之季子。毅烈昭融。蓄大容远。艺工非习。学远无师。燕雀□知。鸿鹄自若。以待奋也。年十八。属乱隋无象。偫盗生郊。授公本县令。以先人部曲。少用辑宁。太宗济河。闻公名。密遣相闻。公告于州曰。王充非主。天命在唐。宜速举众以应义。不尔。恐贻后戚。因间道入谒。高祖嘉叹者久之。乃降赐墨书金帛。以此阖州离患。太宗东伐王充。授鹰扬郎将长沙县陆道总管。洎贼平。将举籍议功。有妄谮者云。公曾通伪郑。因见疑黜。又以明略用多。每为朋侪所忌。乃筑室于硖石东北重冈之曲。将以道德幽栖。高尚其事。右二陕。左二陵。北河南阴。南山北趾。中养浩气。外衍遐风。紫芝淹留。赤松不返。俄而贬授晋州高阳折冲都尉。公抗疏自列。谢病而退。乃除常州长史。亦坚以疾辞。寻除硖州刺史。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公举六察。按百城。导江门。茂育云泽。龙朔初。邛蛮作梗。乃除公使持节巂州都督。公正以驯吏。严以蓄戎。不罚而徵。不战而服。能以毁远。寿以衰迁。启全告终。返真于始。以二年十二月一日。终于官舍。春秋七十有三。呜呼哀哉。以三年七月十五日。稿葬于硖石县安阳公之原。未备迁礼也。公门传孝义。代蒙旌榜。至若鸡鹜家禽。牛羊圈畜。互以相乳。不限所生。岂非明德继修。应形殊类也。公青云谁与。白日相邻。武杰文英。幽深天理。孝原忠极。保合神庭。馀力所存。致心无害。虽五善三变。穷妙曲成。而藏器待时。移官于位。乃作藩翰。以制要荒。绥之以诚不以言。震之以威不以暴。远夷文。偫物缉熙。存立大功。殁昭馀训。岂无明主。而有遐遗。命矣哉。公初娶张氏李氏。并早殂殁。后娶刘氏。累封彭城郡夫人。则左常侍降之孙。襄州长史志逵之女。今紫微令崇故宗正少卿元景之母也。夫人于资福祉。实受灵和。四德待行。三从及嗣。祗先导后。在阈成家。二子少孤。一门所恃。长幼咸若。礼训所陶。出有庶官。入惟丞相。乃敷皇极。遂广人和。至矣哉。盖由内则有方。外成其大。而况乎众姜偫妇。罔或不宗。于休夫人。岂古之明达者矣。以神龙三年正月八日。终于洛阳慈惠坊之私第。呜呼。遗令曰。生以形累。死以魂游。然事尊在冥。无远不至。何必合葬。然后为礼。昔邴根矩沐德信通儒达识。咸以同窆为非。实获我心。当从其议。无改吾志。尔惟孝乎。殁已可于龙门山外用为窀穸。冀近家园。以慰吾平生之好耳。崇等敬遵遗旨。以景龙二年岁次戊申九月庚寅朔十五日甲辰。葬于万安山之南阳令公纯德佐时。高堂生感。永思不待。长号罔极。以为东茔已异。西兆未殷。占考岁辰。奏加封树。以开元三年岁次乙卯十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庀徒有作。初景龙年。以时宰先人。特旨追赠幽州都督。而神道贵静。元宅不移。重广冥域。因成象制。天子于是乎宠大臣。追崇旧烈。又制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公。命五品官监护。赐米各二百石。绢布四百端匹。庶事官供。特令优厚。盖念功悼存。发荣而资哀者也。版筑相丽。贲饰其仪。丰不近奢。薄不违俭。名山大谷。异势盘纡。密圹重坟。灵祇式叙。是惟幽极。可以永安。撰德昭文。长垂不已。铭曰。
氏原德先,裔裔绵绵。
曷时无隽,曷位无贤。
重象曜质,纷纷秩秩。
洁齐相亨,休复于吉。
于时保之,文献非他。
我生则睟,天爵云多。
粤有符彩,宁施琢磨。
英图烈烈,利用峨峨。
瞻天历象,谒帝关河。
庸勋远大,锡命骈罗。
行行驷马,作藩荒遐。
职职悟人,为范陶钧。
政閒谁黩,时修物育。
陟遐未穷,归冥不复。
慈告式明,卜宅离茔。
东毕西贲,幽封大成。
尊尊孝子,昭发家声。